销售热线:0377-63555662

防爆电气设备常见故障解析与安全运行保障策略

在石油、化工、煤矿、天然气开采及加工等易燃易爆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是保障生产安全的核心防线。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保护。然而,恶劣的工况、设备自然老化、安装维护不当等因素,常常导致设备出现各类隐患。精准识别常见故障并采取有效对策,是提升设备安全可靠性、杜绝爆炸事故的关键。本文将系统梳理几大类典型故障及其科学应对方案。

一、核心防线失守:防爆性能失效类故障。防爆性能是这类设备的生命线,一旦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1隔爆接合面损伤隐患

故障根源: 设备在运输、安装或日常运行中遭受外力撞击化学腐蚀不规范安装,导致关键的隔爆间隙超出安全限值

严格执行周期性检查: 将隔爆接合面的无损检测纳入定期维保计划,利用专业量具测量间隙,确保其符合国标(如GB 3836.2)要求。

规范安装操作: 必须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安装、拆卸,严禁暴力敲打,防止人为损伤精密接合面。

及时更换报废部件: 一旦发现接合面存在无法修复的损伤(如深划痕、严重锈蚀、变形),必须立即更换相应的隔爆外壳或密封部件,绝不可带病运行。

2密封系统失效风险

故障根源: 密封圈老化(失去弹性)、高温变形介质溶胀安装不到位(如扭曲、压偏),导致密封失效,破坏防爆结构完整性。

定期更换与优选材质: 根据设备使用环境和介质特性,制定密封圈更换周期,优先选用耐油、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的高品质密封材料(如氟橡胶、硅橡胶)。

确保安装环境清洁: 安装前彻底清洁密封槽及接触面,杜绝沙粒、油污等杂质影响密封效果。

气密性测试验证: 在检修后或定期维护时,进行严格的气密性测试,这是验证防爆性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二、结构保障受损:机械类常见故障。设备外壳和散热系统的机械完整性同样至关重要。

1防爆外壳完整性破坏

故障根源: 长期处于腐蚀性环境(酸、碱、盐雾)、遭受剧烈撞击密封件失效导致外壳开裂、严重变形、锈蚀穿孔

强化日常巡检: 定期目视检查外壳整体状况,重点关注焊缝、边角、紧固件周围,发现裂纹、明显变形或严重腐蚀必须停机处理。

优选耐腐蚀材质: 在腐蚀风险高的区域,优先选用不锈钢外壳、高强度工程塑料外壳复合涂层保护的设备。

确保密封系统有效: 保持密封圈完好并正确安装,这是防止外部腐蚀性介质或爆炸性粉尘/气体侵入内部的第一道屏障。

2散热系统效能下降(过热隐患)

故障根源: 冷却风扇停转或损坏、设备通风口/散热翅片被粉尘油污严重堵塞,导致热量积聚,可能引发绝缘老化甚至内部元件故障。

定期清洁保养: 制定散热系统清洁计划,使用压缩空气或专用工具清理通风口格栅、散热片上的积尘、油垢,确保气流畅通。

监控风扇运行: 在运行中注意监听风扇声音,定期检查其启停状态和转速,发现异常(如异响、停转)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高温环境特殊应对: 对于环境温度本身就很高或设备持续高负载运行的场所,应考虑增加辅助散热装置(如外部通风管、水冷系统),并选用更高温度等级的元器件。

三、环境侵蚀挑战:环境因素诱发的故障。恶劣环境是设备可靠性的严峻考验。

潮湿腐蚀侵害

故障根源: 高湿度环境冷凝水盐雾存在腐蚀性化学气体(如H2S, SO2),导致设备内部金属件锈蚀、绝缘受潮劣化、电路板腐蚀

选型匹配环境: 严格根据环境条件选择防护等级足够高(如IP65/IP66用于防尘防水,WF1/WF2用于防强腐蚀)的防爆电气设备。明确标识环境要求。

内部防潮除湿: 可在设备接线腔等关键部位放置高效吸湿剂(硅胶包),并定期检查更换。对于长期停用设备,更需做好防潮密封。

定期开盖检查: 在安全规程允许下,定期打开设备(需断电并确保环境安全),检查内部元器件、线路、端子排是否有凝露、锈蚀、白粉(腐蚀产物)迹象,及时处理。

防爆电气设备的故障诱因复杂多样,电气隐患、机械损伤、环境侵蚀以及人为操作维护不当等因素相互交织。要确保其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必须采取系统性、针对性的策略:

严格执行定期检查与预防性维护制度: 这是发现早期隐患的最有效手段。

规范操作与安装流程: 从源头杜绝人为失误导致的损伤。

选用与环境匹配的优质设备: 正确的选型是安全的基础。

建立快速响应与修复机制: 发现故障苗头立即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唯有将科学的管理、规范的操作和精心的维护紧密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屏障作用,为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新闻资讯

NEWS

深度剖析石油、化工、煤矿、天然气等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典型故障隐患,提供专业应对措施与维护要点,确保设备本质安全与稳定运行。
浏览量:0
收藏
创建时间:2025-07-25 09:28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