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分析小屋必须引新风吗?
核心结论:正压防爆小屋,新风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对于采用正压防爆原理(GB/T 3836.5, IEC 60079-2) 的分析小屋,持续引入洁净新风(或惰性气体)是维持其防爆功能的生命线。其核心原因在于:
-
维持微正压的“动力源”:
-
正压防爆的核心在于小屋内部压力持续稳定地高于外部危险环境(通常≥50Pa)。
-
这需要源源不断的洁净气体注入,以补偿不可避免的自然泄漏(门缝、线缆接口等)和开门操作时的压力损失。
-
无持续新风 = 正压无法维持 = 防爆屏障失效 = 重大安全风险!
-
-
驱散内部潜在危险气体:
-
即使在小屋密封良好的情况下,仍存在隐患:
-
样品泄漏风险: 分析仪连接的工艺样品管线可能发生微量泄漏(尤其挥发性介质)。
-
试剂挥发: 部分分析仪器使用的标气或化学试剂可能挥发。
-
-
持续的新风注入,形成定向气流(通常上进下排或上排),能有效稀释并排出这些可能累积的内部可燃/有毒气体,防止其在室内达到危险浓度。
-
-
保障人员健康与舒适:
-
操作人员需进入小屋进行维护、校准。新风系统提供:
-
新鲜空气呼吸: 避免室内氧气不足或有害气体积聚导致窒息或中毒。
-
温度湿度调节基础: 空调/加热系统的有效运行往往依赖新风循环(或部分混合),保障舒适工作环境和仪器最佳工况。
-
排出设备散热: 分析仪、控制柜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热量,新风有助于散热。
-
-
新风系统设计:绝非简单“开个口”,而是精密安全工程
分析小屋的新风引入,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规范与工程原则:
-
气源质量是根基:
-
洁净无油: 空气需经过高效过滤器(去除颗粒、油雾) 和干燥器(控制露点) 处理,防止污染精密仪器或堵塞管路。
-
安全可靠: 气源首选仪表风(工厂无油压缩空气系统) 或专用无油空压机。在极高风险或特殊工艺(如涉氢)区域,可能采用惰性气体(如氮气) 作为保护气体。
-
备用气源(可选但推荐): 对于关键应用,配置备用气源(如气瓶)可在主气源故障时提供应急保护,延长安全缓冲时间。
-
-
供气量与压力控制:
-
流量计算: 供气量需满足:
-
维持最小正压所需流量(基于小屋容积、设计泄漏率)。
-
标准要求的换气次数(通常≥5次/小时)。
-
补偿开门操作时的瞬间大量泄漏。
-
考虑人员呼吸需求(如有常驻人员)。
-
-
精密控制: 通过压力传感器+智能控制器(PLC)+ 调节阀组成的闭环系统,动态调节进气量,确保压力稳定在安全设定范围(如50Pa±10%)。
-
-
进排风路径安全设计:
-
进气口位置: 必须位于安全区域(非危险区或低危险区),确保吸入的空气本身不含可燃物。入口安装阻火器是常见安全措施。
-
排气口位置:
-
通常设置在小屋下部(形成上进下出气流)。
-
排气需引至安全地点(如大气或处理系统),避免在危险区形成可燃云团。
-
排气管道可能安装止回阀防止倒灌,以及阻火器。
-
-
气流组织: 设计应保证新风能有效流经整个小屋空间,避免死角,确保污染物被充分排出。
-
-
安全联锁与监测:
-
新风流量/压力是核心监控参数。供气故障(流量/压力低) 会立即触发:
-
声光报警: 警示操作人员。
-
安全联锁: 自动切断小屋内部非防爆设备电源(空调、普通照明插座等),防止其成为点火源。
-
-
误区警示:新风与普通通风的本质区别
-
普通厂房通风 ≠ 分析小屋新风: 前者主要解决舒适性(温湿度、异味),后者是防爆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涉及精密控制、安全联锁与严格的气源质量。
-
“自然通风”行不通: 依靠门窗缝隙的自然空气流动,无法提供稳定可控的正压和足够换气量,完全不符合防爆标准要求。
-
仅靠内部循环空调不够: 内部空调仅调节温度湿度,不提供维持正压所需的新鲜气体,也不主动排出内部潜在危险气体。
结论:新风是正压防爆小屋的“生命线”
在爆炸性危险环境部署分析小屋,引入符合标准的洁净新风(或惰性气体)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实现正压防爆功能、保障内部安全环境、维持仪器精度、保护人员健康的刚性需求。其设计、安装与维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防爆标准(GB/T 3836.5),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