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气设备基础知识与分类指南|防爆型式与温度组别解析
在石油、化工、煤矿等工业环境中,爆炸性气体环境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选用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防爆基本概念、设备分类及温度组别,帮助用户正确识别与选用合规设备。
一、基本概念解析
-
爆炸性环境:指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场所。
-
爆炸性气体环境:由空气中的可燃气体、蒸气或雾状物质构成,一旦被点燃,燃烧可传播至整个未燃混合物区域。
-
工作温度与表面温度:工作温度指设备额定运行时的温度;表面温度指在不利运行条件下设备表面可能达到且可能引燃周围爆炸性气体的温度。
-
防爆型式:指为防止电气设备引发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点燃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
本质安全电路与设备:电路在正常或故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均无法引燃爆炸性气体;所有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的设备称为本质安全设备。
-
隔爆外壳(防爆型式“d”):该类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能阻止火焰蔓延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其防爆符号以“Ex”标识,表示符合防爆标准。
二、设备分类与温度组别
防爆电气设备根据使用环境分为两类:
-
I 类:专用于煤矿环境的电气设备。
-
II 类:用于除煤矿以外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的设备。
II类设备可进一步按气体特性分类:
-
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设备分为IIA、IIB、IIC三类,依据试验安全间隙(隔爆型)或最小引燃电流(本安型)划分。IIB类可适用于IIA条件,IIC可同时适用于IIA和IIB条件。
所有II类防爆电气设备按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至T6组,具体分组如下:
-
T1:450℃
-
T2:300℃
-
T3:200℃
-
T4:135℃
-
T5:100℃
-
T6:85℃
正确理解防爆类型、类别与温度组别,有助于确保电气设备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可靠运行,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在石油、化工、煤矿等工业环境中,爆炸性气体环境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选用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防爆基本概念、设备分类及温度组别,帮助用户正确识别与选用合规设备。